品管所使用的工具—統計方法是很生冷無情的,品管工作本身(特別是檢驗部分)也是不太具有建設性的,而品管人員更容易被人視為不受歡迎的警察,可是很奇怪,很多從事品管工作的人似乎樂此不疲,不但樂此不疲,而且渾身是勁。生活似乎充實的不得了。
今年八月一位來訪的美籍同仁 John Devin 先生就以「Everyday is unique」來形容他的品管生涯,這句話譯出來就是說「對我來說,每天都是嶄新而美好的!」因此我一直很喜歡探索--「為什麼有許多人那麼喜歡品管工作?品管工作令人著迷的奧秘到底在哪裡?」
品管工作為何令人著迷
品管工作為何令人著迷,這個問題的答案見仁見智,不過其中有一些原因似乎被人提到的機會特別多:
(一) 品管工作易於創造成就感
品管工作的目的是在於追求改善,在經歷改善過程的陣痛之後,我們就能夠比較出改善前與改善後有何不同,這些改善成果,自然會為我們帶來無中生有或更上層樓的成就感,當一個人或得成就感之後,他怎麼會不喜歡他的工作呢?
(二) 品管工作讓人在反省與自信之間取得平衡
在一個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既需要反省又需要自信。但是可惜的是反省與自信往往不相容,許多敏(勇)於反省的人往往流於自卑,總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而那些充滿自信的人則有所忌諱—就是不喜歡反省,他們標榜「兩眼看未來,著力於現在」而事實上有時真正的原因是不敢面對現實,不知如何處理自己的弱點,所以才會披著自信的外衣虛張聲勢。如果在反省與自信之中無法取得平衡、聽任這兩項美德各走極端,那往往都會變成不可彌補的缺憾。
可是如果藉著品管工作體認到「品質是一種完美的境界,品管是一種追求完美的過程」,那麼他就可以一方面從昨天與今天的成果比較中獲得自信,一方面又會從明天的目標中得到激勵與反省,而毫無痛苦地在反省與自信中取得平衡,更進而領悟到相輔相成的樂趣。
(三) 品管使思想更加有效而實際
遭遇問題的時候,缺乏品管邏輯的人總是喜歡「想辦法」,希望能一舉找到回生妙藥,著手成春,但是有品管邏輯訓練的人,他卻不急著「想辦法」,他會不急不徐地去「找原因」,等到真正的原因被找出來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在一個追求追求效率的社會,到底那一種做法容易產生真正的效率?在一個科學化的社會中,到底那一種思想真正合乎邏輯?分析至此,就以不辯自明了。
無怪乎在這個追求效率的社會中,品管工作者不但不會被排山倒海而來的工作壓力所困,反而能游刃有餘地笑看風浪。
(四) 品管使人能以誠相待
用品質理念去生活的人,不但思想更加有效而嚴密,而且討論問題的態度也會更溫和而理性,他像一位老練的外科醫生能細膩的切除壞死的組織而絕不會傷及其他健全的細胞,就事論事,而不夾雜私人的主觀與成見,這樣的態度,其實就是昔日儒家修身功夫上所要求的「以誠待人」。因此,運用品質理念純熟的人,往往也是最易結為以誠相待的莫逆之交。
(五) 品管使人愈來愈精緻
曾經出國的人,幾乎很容易體會到進步的社會與落後的社會有何不同,進步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在追求精緻文化;而落後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往往是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喜歡貪小便宜、缺乏長遠的遠光,所以地攤充斥、膺品橫行,充滿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反常現象。
精緻不是白吃的午餐,文明也是需要付代價的,有品質理念的人才容易體認到這種事實,所以他們比一般人更尊重商標,更有遠見,他們有強烈的榮譽心,不斷地為精緻文化催生,並且從其中領悟到創造美好明天的樂趣。
(六) 品管使人逐漸建立樂觀與積極的生活態度
幾年前,有幾位工廠主管閒聊時,討論到一個有趣的問題--「新進品管人員與資深品管人員在態度上有何不同?」。最後,大多數人都同意新進品管人員往往殺氣騰騰,大有「生不生我,如蒼生何?」之自信,以為整個工廠的成敗就看他一個人了,而資深的品管人員呢?是否更不可一世?事實不然,資深的品管人員大多有哀矜勿喜的雍容氣度,他不但不會輕視那些犯錯的人,反而儘量鼓勵他們,幫他們建立下一次可以把工作做的更好的信心。曾經有位新進的品管工程師詰問他的老友「為什麼對那些做錯事的人還要跟他講道理?」那位主管心平氣和地說「當年我初來做事時,犯的錯誤更多。」
在社會上工作愈久,愈容易領悟到為何無論中外的品管大師都是樂觀而積極的,也更能體會為何石川馨博士(品管圈之父)要高揭「尊重人性,開拓光明愉快的現場」為品管圈活動的基本精神。事實上,回顧品質改善的歷史,錯誤只是在兩個改善樂章之間的一段休止符,能認清「犯錯誤非人的本性,不斷改善才是人的本性(Error is not human. Improvement is human),對未來怎麼會不抱持樂觀而積極的態度呢?
成功者的生命特質
大多數人在進入社會的初期都是靠他所做的「工作」被別人認可了來獲得自信心,來賴以安身立命,因此,在這一階段,他傾向於追求技術、方法等容易被客觀衡量的東西,他不屑於探討一些抽象了理念。
但是涉世既深,他就會發現,可供學習的技術方法有時而窮,同時他也警覺到他不應該永遠靠別人的毀譽來評價自己,他希望活在掌聲之外,他開始摸索一條自我肯定自我啟發的新路。
在這樣的摸索之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則尚未成功,成功者所表現在外的不外乎:
- 經營出一番前所未有的大事業。
- 推演出一套突破前人理論的新見解。
- 實現了一些前人躊躇不前的舊理想。
這些成功者,在外在的成就上容或不同,但是其內蘊的生命力卻往往有許多神似之處,我們或可將它稱為共同的生命特質,這些共同的生命特質至少包括:
- 生命的態度是積極而樂觀的
- 追求的境界是精緻而完美的
- 待人與處事是誠懇而無偽的
- 思維的過程是實際而有效的
- 成長過程是均勻地揉和著自信與反省
新年的獻禮
追求更有意義的生命是每一個人都曾經想過的問題,也是每一個人都嘗試過的努力,但是為什麼起跑的人多,,而達到終點的人卻那麼少?這是我踏入社會的第一個十年魂縈夢繫的主題。想要悟透這個問題,十年實在嫌短,但是若聽任轉賠在最後才一次結帳,卻又未免不智,因此我想不妨每隔十年來一次期中結帳,應該不算太荒唐。
初步看來,品管工作所帶給人的樂趣與收穫,似乎與成功者的生命特質不謀而合,因此在迎接一九八四年的前夕,除了繼續以「生命品管化」自我期許外,更願將「生命品管化」當作送給所有有心人的一份獻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